土城子乡旅游项目简介
土城子乡现有现有旅游项目6处,分别为曾通村雾凇岛、九泉山、苗岭山、民俗小镇、鹰屯、乡村生态行。现将6处旅游项目介绍如下:
一、曾通村雾凇岛
1.基础概况:
处于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四面环水,西侧近山。雾凇岛曾通景区面积为5.29平方公里,占雾凇岛总面积的71%,内设一个行政村(曾通村),全村辖4个社,总户数256户,总人口1052人,居住着汉、满、蒙古等民族。雾凇岛地处第二松花江中段,主航道位于岛东侧,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观古朴。雾凇岛因其独特的环境因素和气象条件,江水冬季不封冻,雾凇形成频率高、结晶时间长、造型壮美,形成了“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的奇特景观,素有“美不胜收,曾通雾凇,淞城雪韵,秀甲中外”之说,是雾凇奇观的最佳观赏地。这里,冬季有奇美的雾凇和数以万计的鸿雁集聚,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银装素裹的冰雪风光,为曾通村雾凇岛赢得了“曾通天下”的美誉,是吉林地区极具开发潜质的旅游资源。目前土城子乡的旅游开发主要以曾通村雾凇岛为核心,立足雾凇岛周边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优势,紧紧围绕“雾凇之旅、生态之旅、民俗之旅、文化之旅”四条旅游主线,发展日趋多样的旅游项目拓宽产业链条。
2.发展情况:
围绕“雾凇之旅”旅游线路的开发,积极争取省市民族资金和林业资金,加大雾凇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现已完成曾通村内5公里道路的硬化与绿化,1204米围墙的建设和文化墙绘制,并已建成了民俗村文化展馆。整合岛上民宿客栈成立雾凇岛农家乐合作社,提高了雾凇岛的旅游接待能力。目前岛上有营业执照的客栈50家,形成接待能力的客栈30家。其中1000平以上客栈1家,500平以上8家,300平以上7家,300平以下小型客栈14家,客栈日接待能力2800余人,2018年民宿客栈营业收入达到180万。另一方面,曾通村积极开展对外招商,与吉林雾凇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土地和渡口承包租赁合同,同时吸引吉林市金天起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承包民俗村展馆、组建演出队伍,租赁日升客栈打造特色样板民宿,以点带面提升雾凇岛旅游接待水平,为雾凇岛的旅游发展提质加速。
围绕“文化之旅”旅游线路的开发,土城子乡现已举办了三届雾凇鹰猎文化节,今年又举办了“大美乡村雾凇岛旅游金秋音乐节”。此次音乐节以“相约大美乡村 共享满朝风情”为主题,精心筹备了“七大篇章 15个主题活动”,包括文艺汇演、网红歌会、萨满表演、生态观光、农特产展销、满族美食宴等各类文化、民俗、经贸、游艺活动。探索挖掘本土自然与民俗资源优势,集自然、人文、休闲、娱乐等为一体,弥补过去雾凇岛单一冬季旅游的时间局限性,拓展延伸雾凇岛四季旅游链条,打响“好客土城子 大美雾凇岛”旅游品牌。
3.下一步规划:
(1)满族民俗文化风情区
依托民俗村展馆建设民俗展厅、特色产品展厅及满族历史文化演示厅。主要展示满族的源流、生产、生活、礼仪、信仰等,分别用文字、图片和实物等多方面展示其历史风貌。满族民俗馆的建立,对于挖掘满族文化和民族风俗、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作用。馆藏的一件件民俗文物,可以展现了一幅幅纷繁的满族历史风情画卷;一个个生动神奇的文物故事,描绘出满族先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多彩生活及灿烂文化。
(2)雾凇、冰雪风景区
大力推进原生态雾凇旅游整体开发建设,突出雾凇岛自然景观的生态修补,修建沿江雾凇景观大道,打造“雾凇十里佳堤”。建设品牌民宿接待区,做到“一家一品,一户一景”,打造“曾通雪乡”。在雾凇岛江对面土城子村二通岛功能区建设四季雾凇馆,通过3D全息投影技术,向游客展示雾凇自然奇观的形成过程。同时建设冰雪驿站,设置“冰雪服务驿站”和“冰雪休闲驿站”。在二通岛外区,建设房车营地和D1赛车俱乐部,吸引漂移爱好者,带动相关体育用品销售等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目前D1赛车俱乐部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以雾凇岛对岸土城子乡政府所在地土城子为中心,建设特色民俗小镇。由天津金天起集团投资雾凇岛旅游开发配套建设旅游综合体,建设大型旅游观光餐饮住宿接待中心,民俗文化博物馆、关帝庙及祭祀大殿、萨满图腾雕塑群、萨满教祭祀展示中心等系列基础设施。同时打造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观光、特色旅游服务、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产品等项目,发展日趋多样的旅游项目。目前特色民俗小镇和农业产业园项目已完成立项。
(3)家庭农场休闲区
从曾通村人员年龄结构来看,人口外流情况严重,中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对于农业耕种兴趣并不是很高涨。根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建议鼓励曾通土地流转,让专业种地人来种地。流转后释放出的劳动力作为种地工人,富足劳动力可为旅游业服务。
(4)沿江经济带
一是坚决取缔私采沙场,维护该区域生态平衡;二是整合养殖户,从环境评价的角度考虑,杜绝养殖户在松花江沿岸养殖,原因是鸭粪直排江中,对环境有影响,另外也直接影响整个沿江风景带。三是由于渡口已经被雾凇岛垄断,而且渡口处堤岸地势较低,规划修建空中滑索,游客可消费渡江,使游客在有惊无险的快乐中感受刺激和满足,同时增加旅游收入。四是建议与中国(吉林)摄影家协会、书画院、电影协会等各类组织联系,在沿江及荒滩建设集装箱文化主题基地,运用成熟的集装箱模块化技术,将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拼装组合成炫酷的建筑,这种叠叠乐式的建筑外观造型更是别具一格。
二、九泉山、苗岭山
1.基础概况:
九泉山位于城子乡口钦村,坐落于吉林平原向北部半山区的过渡地带,与雾凇岛隔江相望。海拔398米,总面积200多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地20%,天然林地80%)。此山自口钦村至莽卡乡七家子北尖子山而来,为长白山余脉,山的中上部坡度为25-35度,下部坡度为12-20度。山前后有天然九泉眼井,故称“九泉”。九个泉眼各有故事,泉水四季流淌,四季温度8度。泉眼流出的水质清澈透明,清甜如甘,经地质、水质检测部鉴定,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符合人类饮用水二类标准。山上有银矿洞,山内树木茂盛,溪流交错,资源丰富,山泉小溪,树木掩映,自然景观引人入胜。冬季多雪寒冷,气温可达零下44度,全年积雪期从12月中旬至3月中旬,积雪厚度按年同期相比为30~50厘米左右。九泉山原建有道教庙宇“武圣观”、“关帝庙”,具有一定文化传承。
苗岭山位于口钦村东部紧邻松花江,与雾凇岛隔江相望,总面积84公顷,其中庙岭沟面积为43公顷,西坡20.5公顷,东坡20.5公顷。站在砬子头上一眼望去,山下的松花江水气势磅礴,两岸的良田一片生机盎然。庙岭山每年从12月中旬至3月中旬,积雪厚度达到30—50厘米左右,足以满足雪场需求。中间的庙岭沟全长1000多米,宽50多米,坡度23度,是天然的滑雪场。
2.发展情况:
土城子乡以九泉山、庙岭山为核心,推进北部半山区综合开发。围绕九泉山自然泉眼建设建设集休闲避暑、文化娱乐、乡村别墅于一体的多功能度假山庄和宗教寺庙群。利用庙岭山的冰雪资源,修建滑雪游乐园、生态养生谷、休闲度假庄园等配套服务设施,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业开发,充分发挥休闲旅游产品复合性强的优势,不断丰富民俗旅游文化要素,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发展日趋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做大做强休闲养生旅游圈。
三、民俗小镇
土城子满族朝鲜族民俗小镇建设项目,该项目有两个子项目分别是土城子满族朝鲜族民俗小镇项目和土城子村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项目。
1.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名称:土城子满族朝鲜族民俗小镇建设项目,该项目有两个子项目分别是土城子满族朝鲜族民俗小镇项目和土城子村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项目。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4.2亿元,其中土城子满族朝鲜族民俗小镇建设项目投资2.7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15亿元、二期计划投资1.02亿元、三期计划投资5300万元);土城子村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项目投资1.5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项目一期计投资3310万元、二期计划投资9400万元、三期计划投资2290万元)。
建设地点:土城子乡土城子村、永兴村。
建设规模:项目总拟用建设用地2万平方米,以开发特色生态农业、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休闲四季旅游为一体的民俗小镇建设项目。
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年收入1.25亿元,利润总额3125万元,所得税625万元,净利润25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个。
2.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设在土城子乡土城子村、永兴村。目前土地正在进行勘测、工商手续已办理完毕,并已完成土城子村道路两侧太阳能路灯建设、民俗小镇牌楼门建设,以及在村路两侧设置了太阳能广告垃圾箱。现拟申请立项,然后按照程序办理各项手续。
3.项目单位概况
项目建设是由天津金天起商贸集团旗下的吉林金天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吉林金天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建,吉林金天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金1001万元。企业法人:法人代表刘志娟;吉林金天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金1001万元。企业法人:法人代表佟铁才。
4.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土城子村临街房屋仿古改造工程为重点。民俗小镇项目建设紧扣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接待服务、民俗文化传承的发展主题,强化项目的绿色农业定位、民族文化品味、生态旅游品牌,力争在六年内建设完成。项目建设在一期要加大特色农业的投入,尽快使观光农业形成规模,为发展四季旅游和弘扬民俗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项目二、三期则以发展旅游经济为重点,从而使民俗小镇建设项目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鹰屯打渔楼项目
1.基础概况:
土城子乡渔楼村被命名为“鹰屯”。在后金和清初时是朝廷的渔猎之地,有乌拉国金珠哈达城的渔猎户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曾在土城子乡渔楼村兴建打渔楼、鳇鱼圈,成为后勤仓储基地,被指认为皇家禁地。现仍在打渔楼村居住的赵、关、杨、富、奚即是当时采贡牲丁的后裔。这几姓家族人口现在仍占该村人口的80%以上。鹰猎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满族的女真先人,当时女真人以鹰为伴,把猎鹰称做“海东青”,意为“从大海之东飞来的青色之鸟”。祖先靠鹰捕捉猎物来维持生计,传统的鹰猎文化完整的保存下来。鹰猎文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鹰把式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鹰猎技能已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现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加大萨满鹰猎文化的挖掘与保护,鹰猎文化已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楼村鹰把式赵明哲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杰出传承人,曾通村、渔楼村已被列为省级少数民族保护村落,渔楼村被列为省特色旅游村镇,并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
2.发展情况:
土城子乡加大萨满鹰猎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宣传力度,成功举办了土城子乡雾凇鹰猎文化节等主题活动,鹰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现在渔楼村有养鹰户50多户,注册成立吉林市鹰猎文化传承协会,渔楼村正在建设渔楼村鹰猎文化馆,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下一步,将充分挖掘传承萨满文化,丰富特色文化内涵,依托渔楼村鹰猎文化馆的建设,包装萨满文化产品,打造一支萨满文化表演队伍和一台萨满文化大戏。规范管理鹰猎协会,丰富鹰猎文化的表演形式,打造鹰猎文化品牌。进一步梳理包装老故事、老传说,围绕“背土过江”、“征服乌拉国”“打渔楼传说”等民间传说故事做文章,生成特色文化产品,拓展民俗文化范畴,让游客充分感受特色文化的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和视觉震撼力。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发展特色民俗美食、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文艺表演,让游客有丰富的旅游体验。
五、乡村生态之旅
围绕“生态之旅”旅游线路的开发,土城子乡主打“休闲养生采摘欢乐行”,以五家子雾凇生态采摘园、梅家绿化苗木培育、渔楼大榛子采摘为基点,以土城子正在建设中的君子兰、时令果蔬温室大棚、休闲农家乐、满族风情毡房等设施为依托,穿点成线,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带。提高乡村旅游体验自然参与活动的深度性和广泛性,实现绿色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让游客在这里游松江美景、闻稻花清香、体乡村农事,领乡村柔情,尽享世外桃源的超自然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