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昌邑区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2020135172013/2007-04806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公告
发文机关: 昌邑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7年12月24日
标      题: 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2007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24日
索  引 号: 112202020135172013/2007-04806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 ; 公告
发文机关: 昌邑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7年12月24日
标      题: 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2007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24日
一、2007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总量翻番为主线,在高起点开局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了“百日会战”和“决战四季度”等系列攻坚,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区域经济快速增长。1—10月份,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41亿元,全年预计实现103.7亿元,同比增长43.1%,完成年计划的109 %(市调整计划,下同)。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全年预计分别实现6.1亿元、26.5亿元和71.1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10月份实现5.05亿元,全年预计实现5.82亿元,同比增长54.8%,完成年初计划的123.8%,完成年中调整计划的109.8%,完成市最终调整计划的104.3%。 2、三次产业竞相发展。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全年预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7.9亿元,同比增长43.4%;增加值18.4亿元,同比增长69.4%。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户,华康益民木糖、中特生物技术、鑫岩混凝土、泷鑫电器、松花江实业等一批成长型民营企业跨入规模工业企业行列。 哈达湾开发区发展进程加快。充分利用工业集中区的优势,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完成了哈达湾开发区内珲春北街、秀水南街及中小企业园内三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7,000万元集中收储哈达湾开发区北区土地35.5万平方米。开发区内新上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工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区域作用初步显现。 商贸经济繁荣活跃。传统商业发展态势良好;东市商贸区形象进一步提升,创业大厦投入使用,财富广场招商工作进展顺利;百联购物中心如期投入运营;江苏南林五星级酒店入区注册。在相关部门支持与服务下,哈达家居购物中心商户入驻率达到90%以上,周边商业氛围日渐浓厚。 农业经济稳步提升。全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9.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4,705元,人均增加504元。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农产品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进程加快。绿色水稻、优质水稻、专用玉米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100公顷、1.07万公顷和1.6万公顷,水貂等特种经济动物存栏总量达到15万只。大力实施“粮变肉”工程,新建牧业小区5个,新增专业大户26户。加强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有效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新农村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社会共建成效显著,在中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的支持下,彻底解决了左家镇梨树村百年来的饮水安全问题,省市区三级试点村镇达到30个。 3、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建设成效显著。1—10月份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8.5亿元,全年预计实现100.4亿元,同比增长33.8%,完成年计划的100.4%。新建、续建项目319个,其中工业项目179个,商业项目32个;“123”工程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当年竣工投产10个,当年开工并结转下年15个。年产6000吨木糖、20万支绝缘子、10万立混凝土、1亿条塑料编织袋、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项目陆续开工和建成投产,为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现总量翻番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4、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个,5000万元—1亿元项目14个,3000—5000万元项目27个。浙江金科、江苏南林、香港智盛等一批知名企业集团落户我区。中钢集团、晨鸣纸业、冀东水泥、大连新型、上海百联、上海中环等企业战略性再投资继续增加。1—10月份,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3.95亿元,全年预计实现45亿元,同比增长61.9%,完成年计划的102.3%。 5、“城市管理年”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按照“把东市建成全市商业样板区”的要求,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历时5个月,投资4,000余万元,对商贸区内重庆街、长沙路等10条道路及兰天一区、兰天二区等小区道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将长沙路打造为步行街,将重庆街、长沙路、太原街、成都路建设为精品街路。集中取缔了贵阳街等7个占道市场,建成综合性农贸大厅,安置业户300余户,彻底解决了以街代市等影响商贸区整体形象问题。经过整体改造提升,东市商贸区以完善的设施、完备的功能、旺盛的商气为二次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年完成义务植树45万株,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完成硬覆盖9.1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2座。对15个弃管小区、196 栋弃管楼全部落实了责任管理。启动了哈达百货大楼改扩建工程,为通江路等市场实现退路进室创造了有利条件。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交办的哈达湾工业开发区南区土地收储工作。 完成了辖区内76个废品收购站的撤站工作;共拆除越冬棚亭171处、违章建筑715处;对吉林大街等18条主街路牌匾及野广告进行了全面规范整治;对全区19处占道经营市场落实了按时上、撤市及明确收费标准等规范化管理。聘请200名城管协管员,全面开展了门前“五包”工作。城市管理长效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对全区154台经营性小锅炉进行专项治理,关停超标排放经营业户4户,拆除燃煤锅炉36台,实现改燃33户,全区在用经营性小锅炉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 6、社会事业齐头并进。科技工作不断进步,共申报国家、省、市三级科技项目10个。左家镇小塘村和桦皮厂镇平胜村进入全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行列。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莲花小学等4所学校进入“吉林市小学教学管理示范校”行列。我区成为全省首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100%的县区。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融资 220万元,建成占地3万平方米的公众体育场一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深入开展了医疗市场和食品安全整治及重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计划生育“五关爱、五关怀”活动深入开展,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对象政策全面落实;我区被评为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示范区。全面启动“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确立了以百联购物中心、哈达家居、创业大厦为平台的三个创业园区,新建17个充分就业社区。安置就业困难对象1,406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675人,基本消灭了“零就业”家庭。全年预计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3,199个,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区和谐社区总数达到30个,占社区总数的51%。“一线通”网络中心管理平台建设日益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健全,连续三年保持无重大安全和死亡事故,有效地保证了各项事业的安全发展。 7、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为增加有效公共支出,区政府不断强化区级财政收入,深入开展了综合治税等增收活动,全年可用财力预计达到4.3亿元。在区级财力大幅提高的同时,区政府以福祉民生、为民谋利为宗旨,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等公共领域事业给予财力重点倾斜。完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421项,新农村试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新修农村水泥路94公里,改造泥草房126户,建设沼气池150个,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10处;建成5.6万平方米的虹园农民新村一处,新建、改造农村福利服务中心5处。对前程、胜昌、扶华三个小区进行了全面整治,改造造纸厂东厂宅小区道路18条。新建、维修、改造两家子中学、桦皮厂平安小学等25所学校校舍4.66万平方米,更新了4所学校装备设施,为全区1.19万名农村学生免除学杂费367万元。将15万名城镇居民、11.5万名农民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畴,为2,106名参合农民患者补偿合作医疗金196.1万元。城市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月156元提高到176元,农村低保年标准由240元提高到360元;投入600万元,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临江小区13号危楼问题。年内预计支出272万元,解决25户全民企业退休职工供热费;预计支出148万元,向未参加社保的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发放生活费。全年财政公共支出预计达到1.1亿元。 8、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围绕推进“总量翻番”的目标要求,在提供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努力。开设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实行代理制和“零距离”服务,方便了企业和基层群众。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政府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心民生、关注民情,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增强,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高度重视并规范了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代表、委员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充分发挥信访联席会议等项制度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市政维管处企业改制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平安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审计、司法、法制、档案、残联、人防、民族宗教等项工作均取得了良好成绩。